消防員消防防護服的維護方法你知道嗎?悅銳小編告訴你!
消防員消防防護服是進行滅火救援作業(yè)時穿著的用于對軀干、頭頸、手臂和腿部進行防護的專用服裝,是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體系中的重要部分。由于使用頻率較高,滅火救援任務結束后容易在服裝表面遺留各類污漬,如油漬、易燃液體、樹脂、生物血液等。另外,受到火場高溫炙烤、尖銳物體勾刮、使用不當?shù)纫蛩氐挠绊?,也會造成服裝局部燒焦、裂縫、材料聚束等情況發(fā)生,這就要求消防隊伍在管理、使用、維護等方面強化意識,定期對滅火防護服進行科學的檢查、清潔、修整,否則將降低服裝的防護性能,縮短其使用壽命,甚至對消防員的安全造成風險。現(xiàn)行標準GA 10-2014《消防員滅火防護服》9.2條款中要求防護服的生產(chǎn)廠家應為每一件防護服提供清洗及修整方法、維護保養(yǎng)方法、安全注意事項等說明,但未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規(guī)范。對此,本文從檢查、清潔和修整三個方面對滅火防護服的維護進行說明。
根據(jù)滅火防護服檢查的頻率、內容、方法、主體等方面區(qū)別可將滅火防護服的檢查分為日常檢查和技術檢查。
(1)日常檢查:為保證及時發(fā)現(xiàn)滅火防護服存在的安全隱患,消防員個人應在每次使用后進行日常檢查,未配備給個人的滅火防護服,日常檢查可一定程度降低頻次,減輕消防隊伍的工作負擔,頻次可為三個月至少進行一次。此外,消防隊伍中未配發(fā)的滅火防護服為集中存儲,為便于日常管理,應由消防隊伍指定裝備技師等專門人員進行檢查,對于檢查不符合要求的滅火防護服,應及時更換、清潔、或修整。日常檢查的內容及方法如表所示:
(2)技術檢查:鑒于消防員滅火防護服的主要功能特性,技術檢查可主要針對滅火防護服的阻燃與熱穩(wěn)定兩大重要安全性能展開,由制造商、制造商授權組織、認證機構等專業(yè)部門進行,具體要求參照標準GA 10《消防員滅火防護服》相關條文進行,檢查頻率不應低于每12個月一次。由于技術檢查涉及破壞性材料試驗,因此可考慮采取抽樣檢查的方式,抽樣規(guī)則可結合標準抽樣方法進行制定,例如:從配備給個人的滅火防護服中隨機抽取,100套為一個批次,不足100套的以實際數(shù)量為一批,每批抽取2%的樣品,抽樣不足一套的至少按一套抽取。經(jīng)檢查如果有不合格,則對不合格項進行加倍抽樣檢查,若再出現(xiàn)不合格,則該批次的滅火防護服判定為不合格,技術檢查不合格的滅火防護服應及時修整或報廢
滅火防護服的防護性能失效主要發(fā)生在使用的裝備中,因此正確存貯的滅火防護服不需要進行技術檢查。為便于裝備管理,消防隊伍應準確記錄經(jīng)技術檢查的裝備批次及其檢查結果,檢查結果應形成文件備案存檔。
清潔
為保證清潔及時,配備給個人的滅火防護服,應由消防員個人在每次使用后進行潔凈程度檢查;未配備給個人的,應由消防隊伍指定裝備技師等人員每三個月至少進行一次潔凈程度檢查。經(jīng)技術調研,國內外目前尚無針對滅火防護服等功能性服裝潔凈程度評判制訂相關標準,本文結合國外專業(yè)洗滌機構清潔等級分類,將滅火防護服的潔凈程度以肉眼判別方法按照臟污程度及污漬、沾染、霉斑等臟污方式面積分為1到3級(如表所示)。此外,在進行過危化品等有毒有害環(huán)境災害處置后,如已知或者懷疑被污染的滅火防護服,必須在現(xiàn)場由指定人員和相應裝備對污染程度進行評估,并及時進行現(xiàn)場洗消、隔離、標記、包裝等必要性處理,以避免對人員及其他裝備造成危害。